
2015大溪文藝季

「六月廿四」是大溪人對關聖帝君聖誕慶典的稱法,老一輩說:大溪人每年有兩次做新衣的機會,一次是過年,一次就是「六月廿四」;這天就和過年一樣重要。由大溪不同行業、地區或社群組成的「社頭」,從慶典前一個月起就開始忙碌,和廟方商討遶境事宜;地方上的民眾也沒有閒著,農曆六月十八日一早就自動自發擔任義工,到普濟堂「洗廟」,為慶典做好萬全準備。每到這個時節,便能感受到大溪老城區動了起來,百年來風雨無阻,足見大溪人對此慶典的重視和深厚的情感連結。
現為大溪地區民間信仰中心之一的普濟堂,前身為大溪街上江氏私人奉祀。日治時期1897年左右,由仕紳江序益倡導自竹東沙坪分迎香火,設立普濟堂並設鸞堂,倡導公義事務。1907年由多位仕紳共同發起建廟,並成立經理人制度管理廟務;1926年以後朝向公眾廟宇發展,並透過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的遶境儀式擴大影響力及信仰圈,成為大溪和復興地區重要的神明信仰,也是每年最盛大的慶典活動。
和遶境儀式密不可分的社頭,是慶典最精彩和動人的部分。日治時期大溪街區中各行各業的成員紛紛組成社頭參與遶境,並且因其成員背景而各有特色,例如:「協義社」(木器業)的「墨斗陣」、「興安社」(商人)的「大算盤」等,和反映在地的歷史文化發展,也凝聚不同社群的向心力。此項傳統從日治時期開始持續至今已有百年,目前仍有34個大溪在地的社頭每年自發參與遶境,包含最初參與遶境、位於街上的五大社「同人社」、「樂安社」、「協義社」、「興安社」、「大有社」等14個日治時期成立的社頭,十分難得。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本年度大溪文藝季將以之為主軸辦理系列活動,並結合在地藝文展演團體和空間,呈現大溪傳承百年的民俗內涵,以及豐富多樣的藝文特色。8月1日至8月20日,歡迎大家一同來感受百年慶典的熱鬧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