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木器產業

一、大溪木器家具
大溪地區開拓至今已二百四十多年,因鄰近復興鄉木材取得容易,從早期農具、家用器具奠基。加以商業發達、建築日趨華麗。另林本源家族為蓋大厝,從唐山引進的匠師也紛紛在大溪落籍,且廣募門徒,而培育眾多手工精良的匠師,而逐漸建立起家具之鄉美譽。民國五十年後,台灣經濟起飛,大溪所產製的各是神桌、供桌、太師椅更是行銷各地傳統家具市場。由於選材嚴謹、手工精美,贏得海內外極高讚譽。
大溪神桌名聞,其選材之嚴謹,工藝之精細,向為社會大眾所樂道,至今已是全台生產神桌與中國傢俱之重鎮。清末時期,當時大嵙崁〈今大溪〉為大漢溪之源頭,早年拜水運之賜,商業繁榮。林本源家族在大溪蓋大厝時,即有大陸唐山名師來此傳授中國傢俱的製造技藝,當時以福建泉州朝枝師、烏番師、黑輪師......等名師最膾炙人口。
大溪上游的角板山等地所盛產梢楠木、檜木、烏心石、梧桐木...等名貴木材經砍伐後,順流而下集結於此,加上本地適宜塗漆,種種天然的因素與巧匠工藝的結合,大溪傢俱產業得以逐年成長。再五十年代時期,和平老街已有多家木器業者設立,以阿文師、阿貴師、阿梨師、阿維師......等,最為鎮民所熟識,實值農業為主的社會形態,就業機會不易,當時為人父母者,有著「教子一藝,卡好吃田地」的濃厚觀念,本地青少年在小學或初中畢業,香繼拜師學藝,在當時蔚為風氣,是和平老街傢俱產業造就今日人才的鼎盛時期。
六0年代台灣經濟突飛猛進,人們生活改善,家庭中神桌與傢俱產品的大量需求,更造就了和平老街木器業者大幅成長,是今日老街為何以傢俱為主的原因。到八0年代末期,台灣名貴木材受到長期伐採及水土保持政策因素,已逐漸希少,業者便相繼引進東南亞地區之紅木〈花梨木〉、黑檀木、紫檀木、柚木...等質美堅硬木材來替代。此時大溪業者更開發更高級的紅木傢俱,口碑遠播台灣全省及世界各地,大溪傢俱聲譽達到巔峰時期,在中國傳統傢俱史上,奠定輝煌的地位。




二、木雕




唐式家具為求精美搭配許多繁複彫花,也相對培養許多木雕人材。在名師陳正雄帶動下,數位年輕匠師轉型從事立體藝術雕刻,如簡正興、游本冠、藍偉文、陳柏融等均有佳作出爐,且在全省各文化中心競賽中友極佳成績。
三、木桶
早期盛物器具大多使用木製品,如水桶、飯桶、浴桶等。近年國人為求健康回歸自然具芬多精香味的檜木桶很受歡迎。大溪手工精良之木匠有十多人重拾舊技,收集舊檜木建材資源再利用從事木桶製作。




四、童玩


家具生產時產生之木料眾多,大溪也發展出繁多的木、竹製童玩,如易學好玩的陀螺、木風車、桶箍等。
五、民俗陣頭工藝
大溪民風淳樸、信仰虔誠、寺廟林立、宗教祭祀慶典頻繁,居民組成了許多子弟社團、互相競比,因而民俗陣頭道具如神轎、神童、大仙尪、龍陣、獅陣、佛像等也是大溪重要文化工藝。